开云体育官方app好ky6a.vip陵介绍
- 发布日期:2024-11-04 13:21 点击次数:106
图片
阅图片
摘要
王谊谋反事件,从整个过程来看,实在像是一场精心导演的戏剧,先是借公主一事受到谴责,后是被告谋反而无实据,再是被告与有前科的元谐过从甚密,然后借巫觋之说坐实谋反,步步深入,终获一死。
图片
(隋文帝杨坚像,来源网络)
01王谊的父亲叫王显,北周一朝时曾任凤州刺史;王显是王盟的侄子,王盟的姐姐是关陇集团创始人宇文泰的父亲宇文肱的夫人,换句话说,王盟是宇文泰的舅舅。
王盟的父亲王罴则是“以良家子镇武川,因家焉”。
以上这些关系说明,一是王氏家族同贺拔家族、宇文家族、独孤家族一样,也出自武川镇,而且其地位与这几大家族相仿;二是王氏家族与宇文家族关系密切,在老一辈就已联姻;三是王氏家族是关陇集团中宇文氏一派的重要力量。
在六镇起义的风潮中,王盟同贺拔、宇文一样,流落河北中山,“及尔朱天光入关,盟从之。随贺拔岳平秦陇,常先登力战。及周文帝(宇文泰)平侯莫陈悦,除盟原州刺史”,也就是说,王氏家族在关陇集团中的政治地位,并非全靠与宇文家族的联姻关系,最重要的是在宇文泰接手贺拔岳的武川军团过程中,获得了王盟的重要支持,特别是在为贺拔岳报仇、确立宇文泰关陇集团一把手地位的清剿侯莫陈悦一役中王盟表现突出,从而奠定了王氏家族的政治地位。
王谊作为关陇集团勋贵子弟,又是宇文皇室重要的支持力量,对宇文皇室一直倾力相扶。
在北周闵帝宇文觉一朝时,王谊任左中侍上士,也就是负责皇帝寝宫安全的官员。当时宇文护执政,相权压过皇权,许多朝臣也对周闵帝不恭,“有朝士于帝侧微不恭,谊勃然而进,将击之,其人惶惧请罪,乃止。自是朝臣无敢不肃。”可见王谊维护宇文皇室的勇气和决心。
在北周武帝宇文邕一朝,王谊在灭北齐、平胡乱中多有战功,封扬国公,宇文邕去世时,嘱咐太子宇文赟:“王谊社稷臣,宜处以机密,不须远任。”但宇文赟即位后,不知什么原因,却疏远了王谊,史书上只说“惮谊刚正”,也就是忌惮王谊为人刚正,从而将他外放为襄州总管。当然北周宣帝宇文赟本身也不是什么好皇帝,上位后就大杀皇室宗亲和关陇勋贵子弟,对于王谊外放,可能就算是已经是开恩了。宇文赟的倒行逆施,也为杨坚的崛起创造了条件。(事见 从北周到大隋,关陇集团经历了怎样残酷的政治斗争 )
也可能就是从那时起,王谊对王氏家族几代人效忠的宇文皇室失去了信任。到杨坚获得辅政地位时,面对政局的变动,王谊彻底倒向了杨坚,甚至率兵南下为之荡平了司马消难和南蛮酋帅兰雒州的叛乱,在杨坚代周建隋的过程中,也给予了全力的支持。
王谊在动荡的政局变化中成功转型为杨隋的开国勋贵。
隋朝是关陇集团“孵化”的政权,政权来自于关陇集团,但皇帝又要维护“皇权至上”,不同于宇文泰时期实行的“关中本位政策”,这时的王朝,已统一了北方,没有了北齐对关中的压制,作为皇帝就不能只是关陇集团的代言人,他必然要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建立真正的中央集权制的皇权统治,也就是要实行“去关陇化”。
在这个大的政治方针指导下,杨坚首先清除了郑译、刘昉等一批有“定策”之功的勋贵功臣(事见上篇 杨隋政争之郑译、刘昉的政治失势),但是对王谊,杨坚却是青眼有加,杨坚为相时,王谊就官拜大司徒,杨坚更是把自己的第五个女儿兰陵公主嫁给了王谊的儿子王奉孝,“及隋受禅,顾遇弥厚,帝亲幸其第,与之极欢”,杨坚当了皇帝,还好几次到王谊家串门,表示了莫大的亲近。
亲近虽亲近,但并未给王谊实权,而是起用了高颎、苏威、杨雄、虞庆则所谓的“隋初四贵”,这实际上表明,杨坚是把与宇文皇室有着极深关系的以王谊为代表的这部分政治力量作为一个吉祥物一般供奉起来,从实际政治运作中将其排除之外了。
02对于王谊这样的关陇集团勋贵子弟来说,他们想要的是政治权力,而非只是表面上的荣华,对此他们必然会有巨大的政治失落感,特别是王谊在杨坚代周过程中还倾尽了全力。
就像郑译、刘昉一样,王谊也把矛头指向了“四贵”,认为是他们的存在而影响了自己的政治命运。
有一次苏威提议,说现在全国安定,老百姓户数不断增多,可耕之地有点不够用,是不是可以把封赏给勋贵功臣的土地拿出点来,让老百姓耕种。
王谊则表示反对:“百官者,历世勋贤,方蒙爵土,一旦削之,未见其可。如臣所虑,正恐朝臣功德不建,何患人田有不足?”——损害当官的利益,可能会惹出麻烦来,老百姓的地多点少点无所谓。
苏威之议,基于国家长远治理;王谊所说,代表勋贵眼前利益。孰是孰非,一目了然。但杨坚可能碍于王谊的面子,还是否决了苏威的提议。
杨坚建隋不久,想去岐州巡视,王谊又阻拦,说您刚刚登上大位,人心恐怕未附,别出点什么意外,还是别出去了。
杨坚给王谊来了一句:“吾昔与公位望齐等,一朝屈节为臣,或当耻愧。是行也,震扬威武,欲以服公心耳。”
这话说得可就有点重了——想当初咱们都是北周的臣子,谁也不比谁大,地位差不多,现在我为皇帝你为臣子,想必你们有什么想法吧,我这趟出去,就是要宣示天下,我才是天子!
这话虽然史书上记载杨坚是“戏笑”,也就是当玩笑话说的,但想必这才是杨坚对这些关陇集团勋贵子弟真实的想法。
史书上评价杨坚“好为小数,不达大体,故忠臣义士,莫得尽心竭辞”“不能尽下,无宽仁之度,有刻薄之资”,对杨坚开国后大开杀戮似乎很是不屑,但联系杨坚的上位过程及所处的政治局势,杨坚为稳固自己的统治,努力从关陇集团这个“襁褓”中挣脱出来,他的所作所为,其实也是有情可原。
须知,关陇集团发端于北地边境武人集团,这些人世代受胡风熏染,即使不是胡人,其心理与行为也多与胡人类似,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奉行功利主义,谁当皇帝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维护自己与家族的政治利益。这也是自宇文泰开始关陇集团建立的政权的一个痼疾。
杨坚要想建立中央集权制的皇权统治,必然要清除那些于己不利的关陇集团勋贵子弟。
《隋书》记载:“(开皇五年)壬寅,上柱国王谊谋反,伏诛”,也就是385年,王谊以谋反罪名被杀。
03王谊是否真的谋反?现代学者多认为这不过是杨坚给王谊安上的“莫须有”的罪名而已。
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王谊的儿子王奉孝年纪轻轻突然去世,去世第二年,王谊表示,兰陵公主还年轻,儿子没了,也别耽误着公主了,解除婚约吧。
其实在那时候,女人即便是离婚另嫁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何况是丧夫,但当时担任御史大夫的杨素去抓住这件事,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王谊发起了猛烈攻击:“……谊虽不自强,爵位已重,欲为无礼,其可得乎?乃薄俗伤教,为父则不慈;轻礼易丧,致妇于无义。若纵而不正,恐伤风俗,请付法推科。”
杨素是杨坚的心腹,二人虽同姓杨,都出自弘农杨氏,但学者认为,杨坚说自己出自弘农杨氏,纯是攀附大姓而已,所以二人并无血缘关系,只是杨坚出于政治目的而认杨素为族弟。
杨素此举,自然是秉承了杨坚的意愿。杨素要追究王谊的罪责,但凭此区区小事要拿下王谊显然难以堵众人之口,所以杨坚下诏不用治罪,但这样表演一番,显然王谊的政治分量更加下跌。
随后便接连发生了王谊谋反事件——先是“或告谊谋反,上令案其事。主者奏谊有不逊之言,实无反状。上赐酒而释之”,也就是有人说王谊要谋反,杨坚命查,查的结果是王谊虽有怨言但并没有谋反举动,此事作罢,但紧跟着又有人告发“上柱国元谐亦颇失意,谊数与相往来,言论丑恶。”元谐之事,见上篇(杨隋政争之郑译、刘昉的政治失势)。这一次,杨坚骤下杀令,说王谊虽是自己的旧好,“然性怀险薄,巫觋盈门,鬼言怪语,称神道圣……乃说四天正神道,谊应受命,书有谊谶,天有谊星……岁在辰巳,兴帝王之业。密令卜问,伺殿省之灾。又说其身是明王,信用左道,所在诖误,自言相表,当王不疑。此而赦之,将或为乱,禁暴除恶,宜伏国刑”。
王谊到此已是难逃大限,被赐死于家,时年四十六。
王谊被指控与元谐交往,而元谐这位北魏皇室宗族,最终也难逃一死,几年后在另一桩“谋反案”中被诛并“籍没其家”。
王谊谋反事件,从整个过程来看,实在像是一场精心导演的戏剧,先是借公主一事受到谴责,后是被告谋反而无实据,再是被告与有前科的元谐过从甚密,然后借巫觋之说坐实谋反,步步深入,终获一死。
然而,自始至终,王谊谋反并无真凭实据,实在是杨坚导演的一场政治斗争的大戏而已。
王谊虽无谋反行动,但其心怀“怨望”,不甘政治上的失落也是事实,凭这一点,在改朝换代之际,在关陇集团以杨坚为皇帝的政治变局中,王谊也必须要死。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